当你在手机上刷到各种网贷广告时,可能也好奇过这些钱到底是谁借给你的。这篇文章将带你看清网贷背后的发行主体,拆解银行、消费金融公司、P2P平台等不同机构的运作模式,教你识别正规贷款渠道时要注意的三大资质证明,还会提醒大家警惕那些打着"低息"旗号的高风险套路。毕竟了解钱从哪里来,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钱包安全。
很多人以为网贷就是互联网公司自己在放贷,这其实是个误区。说到底啊,所有放贷行为都必须有国家颁发的金融牌照。现在市面上的网贷平台大致分三种情况:
• 银行直营:比如招行"闪电贷"、建行"快贷",这些是银行自己的线上产品,资金直接来自银行储户存款
• 持牌机构:像马上消费金融、中银消费这些公司,名字里带"消费金融"字样的,都是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,能合法放贷
• 助贷平台:大家熟悉的某呗、某粒贷其实属于这类,平台本身不放款,而是帮金融机构做客户筛选和风控
去年有个朋友差点掉进山寨平台的坑,后来发现对方连营业执照都查不到。这里教大家几招实用的验证方法:
1. 在贷款合同里找放款方全称,别被APP名称迷惑了,有些平台名字取得像银行,实际是民间机构
2. 登录"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"官网,查征信报告时会显示具体债权人,这个做不了假
3. 重点看年利率展示,正规平台必须在首页明示IRR综合年化利率,那些用日息、月息模糊表述的要多留个心眼
有次我帮亲戚整理债务时发现,他在三个平台借款,背后竟是同一家资金方。这说明很多网贷平台其实共用资金渠道,特别是那些中小型平台。这里要特别提醒:
• 持牌小贷公司的放贷范围受地域限制,比如重庆的公司按规定不能跨省放贷(当然现在有些取得全国牌照的例外)
• P2P模式早在2019年就被清退了,现在要是看到有平台让用户直接出借资金,百分之百是违规操作
• 某些电商平台的"白条""月付"属于商业保理业务,严格来说不算贷款,但逾期照样影响信用
上周还有个读者问我,为什么在某平台申请时被要求先交押金。这种情况绝对有问题!正规网贷平台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,如果遇到以下情况请立即终止申请:
1. 要求往指定账户转认证金或解冻金
2. 客服用私人手机或社交软件联系你
3. APP下载链接不是来自应用商店,而是短信里的不明安装包
4. 合同里出现"服务费""中介费"等额外收费项目
自从2020年网络小贷新规出台后,整个行业门槛提高了很多。现在要成立全国性网络小贷公司,注册资本至少50亿起步,而且是实缴资本。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:
• 90%的中小平台退出市场,头部平台资金更集中
• 贷款利率普遍下降,年化36%以上的一律被禁止
• 风控系统接入央行征信成为标配,以前那种"不上征信"的广告彻底消失
不过要注意,有些平台会把高息拆分成"利息+服务费",这种变相收费还是存在的。
最后给大家几个接地气的建议。优先考虑银行系产品,虽然审批严格点,但利率最低;急用钱的话选消费金融公司,审批快但别同时申请多家;至于那些不知名的小平台,除非你非常确定其资质,否则还是敬而远之吧。记住,凡是说"百分百通过""无视征信"的,基本都是骗子设的局。